写给古建建模初学者 续

首页 › 教程 › SketchUp建模教程 › 写给古建建模初学者 续


12
大家好!我是小N,针对上篇文章,我打算继续谈谈古建初学者建模方面的问题。本篇算是对于上篇文章的进一步完善吧。


 

上篇文章小N谈到,古建的四个方面,分别是大木作、小木作、瓦石和彩画。根据小N我的经验,通常多数古建建模过程中,涉及复杂彩画的部分比较少。所以彩画步骤先后对于建模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小N我个人建议要提早考虑和上彩画,让彩画贯穿建模始终。如果碰到彩画要求比较高的模型时候,手头上的彩画素材未必很完美,往往需要再做一些处理的。调整彩画的过程可能会相对繁琐。而如果把彩画放到最后考虑,则会比较浪费时间而且有返工的可能。之后要是有空的话,我打算再讲一讲处理精致彩画的建模思路。这里我提醒大家先有这根弦吧。我这里这么说可能大家没有直观印象。我简单的举个例子吧。
1
例如上图中,小N做的这个模型,注意模型中的檐椽,椽颜色是隔一个一个颜色的。在建木作部分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考虑彩画问题,等最后整套院子做完,再上彩画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考虑到椽子颜色不同的问题,你就一个一个修改吧……小N我这个是过来人血淋淋的教训啊……如果提前建木作的部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你建模的时候就能省去不少时间了。

简而言之,我的建模思路是这样的,建筑从大木作开始的同时入手彩画,然后是瓦石部分的建模,最后则是小木作的部分。

我为什么是这个思路和顺序建模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先从主要的部分开始嘛。中国古建很重要的就是木构。我认为定了大木作之后,自然之后瓦石部分的位置随之就确定了。并且这个过程也是从内到外的过程。这样建模会比较有调理而且方便。

至于大木作,从什么开始呢?当然先从斗口或者柱径的确定开始。古建一个很意思的特点,就是他的模数化。通常大式建筑看斗口,小式建筑看柱径。(ps:之所以说通常,因为还有无斗拱的大式建筑等问题。)确定古建模数之后,相应的构件尺寸就都出来了,建筑的大致样式跟着也就出来了。例如根据《营造方式》上的说法,二等材,殿身五间至七间用之,三等材,殿身三间至五间或堂七间用之等等内容。几等材对应什么样等级的建筑。但另外一个方面,虽然有等级的概念,但是同一个时代的中国古建筑哪怕不同形式的建筑,也能保持统一的风格,不论上到皇帝皇宫,下到百姓住宅,他们背后有着同样或者类似的规律。并且根据规矩搭建出来的古建不同部分之间、构件之间,产生了古建那种特有的尺度和谐之美感。忽略了模数化的这个东西,我认为传统古建就丢了一些韵味。小N我认为,之所以一些初学者,照着某些实物建模,但是不论如何建模却达不到原来实物的那个美感,我认为就是没有把握好古建所遵循的法则。每一个构件建模的时候差点,拼接在一起后的建筑自然就差多了。小N感觉颇有“一为一切,一切为一。”的味道。根据一个规则延伸下来的变化可能万千,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规则。古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

5
言归正传,确定模数之后,下面确定柱网,开始建柱子。再来算好建筑的木构上出、下出。步架、举架等等内容。当然我这是往简单说了。传统古建这些还是有讲究的。以清官式为例,大式建筑,《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凡檐柱以斗口七十分定高”。柱高根据斗口的模数而来。而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关系,小式建筑,七檩或六檩的,明间面宽与柱高比例为10:8等等内容。我感觉这些东西是一环扣一环了。(ps: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看看上篇文章中我推荐的那些书籍。)之后建模的时候,则围绕柱子建模。小N我通常习惯用柱子和柱网确定其他构件的放置位置。所以建柱子的时候,一定要建的准确。之后是搭起檩垫枋、放上梁,再来放上椽子望板。当然碰到不需要剖面图的模型,可以省略建筑之内的构件,表达外面能看到的部分。这样大木作部分就差不多了。

3

下面是瓦石部分,先做屋顶部分,可以通过帖图或者建体块的方式建出瓦来。然后再做山墙、后檐墙等部分。剩下的就是屋脊等细部部分。

古建建模基本的思路过程,小N我认为主要就是这个样子了。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的处理,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详细的说了。之后有机会的时候,我再慢慢讲来吧。

下面我再多说两点初学者如何入门的事项吧。

1,初学者可以有这样的一些建模的练习。古建从建筑形式来分,分别是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这几个基本形式。其中小N我认为重点是硬山和攒尖建筑建模练习。不考虑很严谨的规矩,单纯从以建模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悬山理解为屋面悬出山墙的硬山。庑殿顶正脊收收收,收到没有正脊了就是类似四角攒尖的东西,至于歇山顶则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者。所以我认为首先掌握硬山和四角攒尖建筑的建模方式比较好,在这个基础上再掌握剩下的几种基本形式,然后再去考虑如何搭建重檐等等古建筑形式。

2,初建古建模型的时候,我建议要从画cad图开始,先弄懂二维的东西再搞三维的东西。至于画图也是有个顺序的,即从平面图画起,然后是剖面图,最后是立面图。等图画好了之后,导入建模软件中去,根据自己画的图开始建模了。cad图纸等于是一个辅助了。

本篇文章我就先谈到这里吧。以后有机会我再继续讲了。欢迎各位交流和拍砖!当然也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N空间

原创内容,版权所有©ncutdcx,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
禁制任何形式转载
 
ncutdcxncutdcx






25条评论:

  1. Fffff Fffff

    支持N原创心得

  2. laofuzi16429 laofuzi16429

    写得好,支持

  3. hoohya

    字太多,看着累,信息量也不大,古建建模个人感觉挺不容易的,非常支持您,不过如果您能出成视频版的,就再好不过了。

  4. hoohya

    还想再回复一下,自己做过的古建,用过SU,c4d, revit,最近在研究用catia/DP,如果要特别精细的话,感觉catia应该最好用,但一直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 ncutdcx ncutdcx

      古建这个东西东西内容是非常多的,有些东西没有捷径,多数情况下还是要回归于书籍的,例如翻阅《清工部则例》《营造法式》等等。但这些肯定都是真正的干货。如果你想要提高的话,最好是回归回归那些古建专业的书籍。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测绘和观察研究来实践。当然你有老匠人带你则另当别论了。我这篇文章讲的也就是一个基本思路。一个入门的思路而已。视频的话,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再考虑吧。不过我也不是什么专家,能力有限吧。
      另外我感觉一切建模软件都是一个工具而已。古建建模不变的是背后的原理和规矩。掌握古建这些我认为更重要。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模型自然可以很精细了。因为你对于构造了解了,自然知道如何完善了。如果更加精细了。

  5. Acpw

    牛逼,我喜欢

  6. 774988977

    谢谢,谢谢大神的分享

  7. zoudapeng

    可以,厉害了

  8. zou_cafa

    做完一个古建模型,能更深层的了解其结构,比看书理解更透彻

    • ncutdcx ncutdcx

      其实有点本末倒置了。古建筑有些细节其实是模型很难做到的,没有书籍的基础,模型上来是做不透彻的。当然初步学习的话,模型还是有一些用处的。不过进阶感觉还差的远。非从事古建专业的人,学习的话,可以模型和书记要相辅相成的。有条件的话,还是以具体的实物为落脚点学习是最好的。

  9. N632816942

    厉害,好好学习。

  10. Dali

    OK

  11. yi海

    好好学习。

  12. luangshui

    有视频就好

  13. 风之惑

    感谢,学习中!

  14. tadoando

    有沒有範例檔可以提供參考嗎???

  15. encore216

    讲解很透彻,学习了

  16. tmplp tmplp

    值得学习一下 感谢

  17. xiaowange

    大牛啊!

  18. 841165951

    感谢您的分享 向前辈致敬

  19. 273842860

    中式结构确实有独特的美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刚才
微信
QQ
前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