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N,针对上篇文章,我打算继续谈谈古建初学者建模方面的问题。本篇算是对于上篇文章的进一步完善吧。
上篇文章小N谈到,古建的四个方面,分别是大木作、小木作、瓦石和彩画。根据小N我的经验,通常多数古建建模过程中,涉及复杂彩画的部分比较少。所以彩画步骤先后对于建模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小N我个人建议要提早考虑和上彩画,让彩画贯穿建模始终。如果碰到彩画要求比较高的模型时候,手头上的彩画素材未必很完美,往往需要再做一些处理的。调整彩画的过程可能会相对繁琐。而如果把彩画放到最后考虑,则会比较浪费时间而且有返工的可能。之后要是有空的话,我打算再讲一讲处理精致彩画的建模思路。这里我提醒大家先有这根弦吧。我这里这么说可能大家没有直观印象。我简单的举个例子吧。
例如上图中,小N做的这个模型,注意模型中的檐椽,椽颜色是隔一个一个颜色的。在建木作部分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考虑彩画问题,等最后整套院子做完,再上彩画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考虑到椽子颜色不同的问题,你就一个一个修改吧……小N我这个是过来人血淋淋的教训啊……如果提前建木作的部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你建模的时候就能省去不少时间了。
简而言之,我的建模思路是这样的,建筑从大木作开始的同时入手彩画,然后是瓦石部分的建模,最后则是小木作的部分。
我为什么是这个思路和顺序建模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先从主要的部分开始嘛。中国古建很重要的就是木构。我认为定了大木作之后,自然之后瓦石部分的位置随之就确定了。并且这个过程也是从内到外的过程。这样建模会比较有调理而且方便。
至于大木作,从什么开始呢?当然先从斗口或者柱径的确定开始。古建一个很意思的特点,就是他的模数化。通常大式建筑看斗口,小式建筑看柱径。(ps:之所以说通常,因为还有无斗拱的大式建筑等问题。)确定古建模数之后,相应的构件尺寸就都出来了,建筑的大致样式跟着也就出来了。例如根据《营造方式》上的说法,二等材,殿身五间至七间用之,三等材,殿身三间至五间或堂七间用之等等内容。几等材对应什么样等级的建筑。但另外一个方面,虽然有等级的概念,但是同一个时代的中国古建筑哪怕不同形式的建筑,也能保持统一的风格,不论上到皇帝皇宫,下到百姓住宅,他们背后有着同样或者类似的规律。并且根据规矩搭建出来的古建不同部分之间、构件之间,产生了古建那种特有的尺度和谐之美感。忽略了模数化的这个东西,我认为传统古建就丢了一些韵味。小N我认为,之所以一些初学者,照着某些实物建模,但是不论如何建模却达不到原来实物的那个美感,我认为就是没有把握好古建所遵循的法则。每一个构件建模的时候差点,拼接在一起后的建筑自然就差多了。小N感觉颇有“一为一切,一切为一。”的味道。根据一个规则延伸下来的变化可能万千,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规则。古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
言归正传,确定模数之后,下面确定柱网,开始建柱子。再来算好建筑的木构上出、下出。步架、举架等等内容。当然我这是往简单说了。传统古建这些还是有讲究的。以清官式为例,大式建筑,《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凡檐柱以斗口七十分定高”。柱高根据斗口的模数而来。而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关系,小式建筑,七檩或六檩的,明间面宽与柱高比例为10:8等等内容。我感觉这些东西是一环扣一环了。(ps: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看看上篇文章中我推荐的那些书籍。)之后建模的时候,则围绕柱子建模。小N我通常习惯用柱子和柱网确定其他构件的放置位置。所以建柱子的时候,一定要建的准确。之后是搭起檩垫枋、放上梁,再来放上椽子望板。当然碰到不需要剖面图的模型,可以省略建筑之内的构件,表达外面能看到的部分。这样大木作部分就差不多了。
下面是瓦石部分,先做屋顶部分,可以通过帖图或者建体块的方式建出瓦来。然后再做山墙、后檐墙等部分。剩下的就是屋脊等细部部分。
古建建模基本的思路过程,小N我认为主要就是这个样子了。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的处理,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详细的说了。之后有机会的时候,我再慢慢讲来吧。
下面我再多说两点初学者如何入门的事项吧。
1,初学者可以有这样的一些建模的练习。古建从建筑形式来分,分别是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这几个基本形式。其中小N我认为重点是硬山和攒尖建筑建模练习。不考虑很严谨的规矩,单纯从以建模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悬山理解为屋面悬出山墙的硬山。庑殿顶正脊收收收,收到没有正脊了就是类似四角攒尖的东西,至于歇山顶则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者。所以我认为首先掌握硬山和四角攒尖建筑的建模方式比较好,在这个基础上再掌握剩下的几种基本形式,然后再去考虑如何搭建重檐等等古建筑形式。
2,初建古建模型的时候,我建议要从画cad图开始,先弄懂二维的东西再搞三维的东西。至于画图也是有个顺序的,即从平面图画起,然后是剖面图,最后是立面图。等图画好了之后,导入建模软件中去,根据自己画的图开始建模了。cad图纸等于是一个辅助了。
本篇文章我就先谈到这里吧。以后有机会我再继续讲了。欢迎各位交流和拍砖!当然也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N空间
禁制任何形式转载
![]() |
25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