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万科南站商务站三期

首页 › 视界 › 建筑 | 室内 › 【深度解读】万科南站商务站三期


最近几年,盘点中国商业的建筑项目,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发掘了一个非常棒的设计,万科南站商务三期。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设计单位:
境外设计单位:Benoy 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香港)、SOM 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美国)
中方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是不是很厉害的样子!那我们接下来看看他的设计的基础信息吧~OVO~

项目地处上海重点开发区之一,位于沪闵路与上海南站毗邻的重要地段,西南至柳州路,东北至安定路,东侧毗邻60米宽公共绿化带,与上海火车南站隔柳州路相望,拟建成高档办公和商业区。

规划旨在将六大商务版块产业形成有机联动,缔造国际都市上海第一商务区。沪闵路是上海市的一条主要城市道路,在西南方连接上海的核心城区和外环高速(S20)。整体开发项目的重要特征为贯穿场地的绿化带。绿化带不仅划分场地及分期建设地块,且统一项目整体。三期地块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文化娱乐,包括四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商业裙房和地下商业及车库。




我们现在对项目有了小小的了解,那么我们来详细的分析和欣赏一下吧~

1、城市设计:

a、在城市尺度上,有两个塔楼位于场地的南侧,是上海南站方向的“门户”,为新兴枢纽和万科总部提供了身份特征,另外两个塔楼靠近场地的北边,加强了建筑面向沪闵高架路南行车流的第一印象。项目希望利用独特的绿轴公园资源,将植物园概念融入办公和商业空间,以健康生活为主题,以建立上海市最新商业、餐饮、娱乐、文艺节点。




b、在行人尺度上,裙房与塔楼之间各种形式的连接激活了首层的行人流通,同时将绿色走廊与绿化屋面、空中大堂、中庭和退台屋面的通行流线连接起来。塔楼的首层是三层通高的大堂,在办公空间、商业零售和景观绿化之间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体验,展现了本项目对城市的影响。



2、形体设计:建筑角度及高度错落设置,顶部逐层缩进以丰富天际轮廓裙房设置屋顶花园
和休闲平台,定义了精彩的视觉轴线和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设计呼应了建筑概念,形成了具有较高休闲价值和独特氛围的户外区域。

3、建筑空间设计:

a、塔楼的落客区位于首层,首层设穿梭大堂,通过扶梯到达主要大堂,设于三层,为通高的空中大堂形式,而且朝向绿轴方面,直接与位于裙楼屋顶的空中花园结合,办公大堂空间充分享用绿化景观及自然光,使人们能够有室外活动空间同时欣赏到城市的全景,成为新一代优质城市办公空间的标杆。

b、连贯的裙楼坐落于基地的中心位置,以商业及餐饮业态为主,配合文化娱乐元素,形成项目的中心骨干。裙楼屋顶,设有影院、小剧场、美食广场及景观开敞的高端餐饮,以及大型屋顶花园作为塔楼空中大堂及餐饮区之间的缓冲、使裙楼屋顶成为整个项目的办公、商业、餐饮、娱乐、文艺中心节点。裙楼内部基本环绕一个环形商业动线发展,四面八方都有商业入口进出动线,利用环形商业动线的优点,使人四通八达。环形动线的西北部为室内商场,东南部则为有顶棚商业街,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形成商场和商业街的混合格局。

c、商场和商业街的混合格局中,裙楼在靠近柳州路的一侧以商场形态在北侧街面展现,以较大体量提升项目在高架方向过来的人流及车流的注目程度。在南侧,裙楼以半开放式商业形态朝向绿轴一侧的裙楼每层在不同位置裁减平面,形成阶梯式餐饮退台,进一步强调商业空间与外部绿化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健康生活的主题。

d、靠近安定路一端设有主要的商业落客区,落客区旁就是商业街入口、绿轴、以及两者之间的东侧大型下沉广场,将人流带往地下商业。与地铁站厅连通的商业采用了下沉式广场的形式做过渡空间,出站的人可选择进入商业或通过楼体回到地面,同时将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提供舒适而便捷的公交连接。下沉广场本身也作为绿轴上的重点广场空间,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餐饮退台重点打造市民生活的目的地。


4、立面设计:

a、塔楼立面以简洁高效为主,选用较为通透的玻璃作为主要幕墙材料,包括在标准开间、非可视区域的阴影盒采用的度身定制的、镀PVDF铝型材、透明的Low-E中空玻璃单元,以及在非可视玻璃区域采用阴影箱的做法。利用水平和竖向遮阳板提供遮阳并形成外立面的斜向造型。大楼的建筑系统包括高质量的材料和饰面,保持国际甲级写字楼的标准。群房外立面以石材与玻璃面的交错形成线条突出的立面风格。

b、裙楼外立面上将延续项目整体植物园概念,以“岩”和“流”两个形态不同的自然生态主题贯穿商场及商业街两种不同商业空间,以及分别朝向不同周边环境的建筑立面。


在靠近柳州路的一侧的外立面以「岩」为主题,四层高的商业立面利用石材与玻璃展示面交错形成线条突出的建筑体。三及四层的电影院外的弧面LED 展示屏成为整个裙楼立面的亮点。「岩」区立面会垂直延伸至地下铁下沉广场内,成为地铁人流对于项目的第一印象,亦形成地下商业及地铁站之间拥有丰富项目特色的过渡空间。

在靠近绿轴及定安路的一侧,商业立面尺度渐趋人性化,多层商业体块透过横向分割、分层交错的退台以及立面材质的差异化,构成灵活多变的多样化形态。流动的空间配合商业「流」区的主题,将绿轴景观元素融入裙楼立面以至于室内设计,模糊化建筑边沿,亦使商业人流尽享绿轴生态资源。


c、裙楼屋顶作为屋顶花园以及建筑的第五立面,也是本项目的设计亮点之一。大尺度的弧线处理使屋面与绿轴设计互相呼应。弧线中包含屋顶景观、绿化、天窗、机电、屋顶排水等考虑,进一步将植物园概念融入办公和商业空间。


5、交通组织:
a、基地机动车出入口:本地块沿沪闵路设有两个车辆进出口,宽度均为7米。定安路设有两个车辆进出口,宽度均为7米。柳州路设有一个车辆进出口,宽度为7米。

b、办公出入口:沿沪闵路设有两个车辆进出口,主要为办公车辆进出口。办公人行主要出入口,T2、T3、T4设在沪闵路,T1办公人员主要由柳州路进入。地块及广场空间大部分为行人保留。

c、商业出入口:沿柳州路及安定路各设有一个车辆进出口,主要为机动车商业进出口。人性主要出入口设在柳州路近沪闵路一侧,及安定路近沪闵路一侧。两处下沉广场的设置也吸引人们前来购物或休闲,南侧下沉广场主要吸引内地铁人流直接进入商业,东侧下沉广场主要吸引公共绿地人流直接进入商业。

d、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停车场位于地下室二、三层。地面共设四个独立汽车坡道进出口,沿沪闵路一侧设两个单车道,一进一出;沿安定路东侧设一个双车道进出口,沿柳州路东侧设一个双车道进出口。

e、货运出入口:设有两个货运出入口,基地东北角沿定安路开口为大中型货车进出口,进入基地后直接下至地下一层的卸货区,主要为超市货运;基地东南角沿柳州路开口为中小型货车进出口,进入基地后直接下至地下二层的卸货区,主要为办公及商业货运;货运进出口同时兼做商业办公客运。写字楼和商业设施的送货和清运均通过地下一二层进行,以此避免在建筑设置传统的后勤区。

f、非机动车出入口:沿沪闵路设有两个自行车出入口,沿柳州路T1塔楼一层设有两个自行车库出入口。

(由于七七手里图片有限,带有入口的总平面贼丑,七七表示超嫌弃,所以放上人流分析图让大家先理一下思路,等到总平面会在下面的图纸中出现)
好啦,大家已经对该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有了了解,


首发:不愿意提供姓名的男神
公众号:nanshenguide






1条评论:

  1. yumuye

    这样的工程真是让我们这些村里人大开眼界,这得多少设计师多少日夜的付出才能一起完成这份方案,在专业面前总会诞生了不起的作品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刚才
微信
QQ
前往评论